梓潼:做好“十篇文章”開創發展新局面
\
綿蒼高速梓潼境內梓江大橋施工現場(綿報融媒記者 任明勇 攝)
2月23日到25日,梓潼縣第十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召開,會議高標準高質量繪制了2022年發展宏偉藍圖。2022年,梓潼縣錨定全面建設四川丘區經濟強縣和社會主義現代化梓潼“一個目標”,依托改革創新和開放合作“兩條路徑”,補齊交通、城建、水利“三塊短板”,加快全國優質綠色農產品供給地、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旅游目的地、四川丘區經濟高質量發展示范地、綿陽高品質幸福美好生活宜居地“四地建設”,涵養執著、包容、柔韌、爽脆、爭氣“五種品質”,追求“三個一流”,開創梓潼未來發展新局面,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勝利召開。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: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.5%,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長5.5%,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1%,服務業增加值增長9.6%,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與地區生產總值增速持平,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9.8%,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8.1%、9.1%。環境保護和節能減排完成省市下達的目標任務。
1 狠抓項目建設
著力增強經濟發展后勁
堅持以項目為中心組織經濟工作,搶抓機遇、大干快上,全力以赴抓實項目投資?茖W謀劃爭取項目,組建政策研究和項目儲備工作專班,實行項目分級儲備和動態管理,設立對上爭取專項資金。精準發力服務項目,實體化運行縣項目辦,用好用活項目前期工作專項經費,建立項目落地服務專班,建立項目要素保障聯席會議制度,定期開展銀政企合作對接。凝聚合力推進項目,落實項目推進“五個一”工作機制,鮮明項目考核導向,抓好76個省市縣重點項目,建成循環農業生態養殖園區等37個項目,力爭完成年度投資40億元以上。
2 深化改革開放
著力激發市場動力活力
以更大決心和勇氣推進改革開放,持續優化營商環境,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。持續深化國資國企改革,全面完成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任務。穩妥化解政府債務,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,加快推進“1+3+N”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,持續深化供銷社綜合改革,積極穩妥推進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增收改革,實施省級城鄉社區治理試點示范工程。提高招商引資實效,主動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,建立全員招商制度,組建專業招商隊伍,力爭全年招商引資項目15個以上、國內省外到位資金20億元以上,項目履約率、開工率分別達到90%、80%以上。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,深化鎮村便民服務“三化”建設,持續落實“五專”企業服務機制和重點項目“服務綠卡”辦法,建立部門與經開區聯動聯辦機制,推廣中介服務網上“超市”,繼續落實減稅降費政策,支持民營經濟健康發展。認真落實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,推動“個轉企、小升規”,新增各類市場主體3000戶以上。
“兩彈一星”干部學院
3 實施三大攻堅
著力夯實縣域發展基礎
持續推進補短板、建樣板,補欠賬、打硬仗,加快完善基礎設施建設。深入推進交通攻堅,實施交通先行戰略,力爭完成交通投資16億元。加快綿蒼高速、G5綿廣擴容高速梓潼段建設進度,配合做好茂鹽高速工可編制。開工建設綿梓快速通道擴容改造工程,全面落實路長制,大力推進城鄉公交一體化建設,積極創建省級鄉村運輸“金通工程”樣板縣。加快推進城建攻堅,力爭完成城建投資15億元。推進西河西壩和沙河片區基礎設施建設,新改建城市道路4.9公里,完成棚戶區改造240戶、老舊小區治理17個、老舊小區安裝電梯8部。用好“智慧交通”“智慧停車”系統,扎實推進水利攻堅,加快完善灌溉、供水、防洪等水利基礎設施,力爭完成水利投資5.6億元。建成武引二期灌區馬東、建新、大興3條斗渠,建成梓江柴壩段、梓江仙峰段堤防,完成蒲家溝水庫等15座病險水庫除險加固,建成許州水廠,完成連枝水廠改造擴建,新建農村供水管網500公里以上。
4 強化綠色導向
著力提高農產品競爭力
以建設全國優質生態綠色農產品供給地為抓手,圍繞農業富縣,持續推動梓潼綠色優質農產品走出四川、供給全國。實施園區培育工程。圍繞“6+9”產業體系,持續鞏固蜜柚、生豬、水稻制種、蛋雞等優勢主導產業。啟動省級種業園區規劃編制,開工建設GGP核心種豬場,力爭年出欄生豬60萬頭。加強糧食功能區、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和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。建立蜜柚(柑桔)試驗示范園、優質糧油品種示范園等示范基地3個和科技試驗基地6處,引進果蔬、優質糧油等重點新品種25個、新技術20項。建立農業標準體系,持續保持化肥、農藥使用量零增長,建成省級有機產品認證示范縣,積極爭創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。實施品牌塑造工程,大力推廣“文昌貢”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。建立梓潼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產品目錄,力爭公用品牌會員單位增加至50家,新增“三品一標”農產品6個。
梓潼鄉村
5 聚力文旅融合
著力推動優勢資源轉化
以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旅游目的地為抓手,圍繞文旅興縣,全力打造祈福圣地、研學營地、康養福地、休閑寶地。實施A級景區培育工程,加快推進國家5A級景區創建工作,編制完成《兩彈城景區總體利用規劃》,建成航天科技館、三線建設博物館。實現民俗文化創意園一期開園運營,加快鴨鶴巖、許州蜜柚主題公園、臥龍千佛崖等景區創建國家3A級旅游景區。實施精品線路拓展工程,圍繞“一核兩區三帶”建設,構建大區域、大旅游外向發展格局。主動融入全省大蜀道文旅發展聯盟,辦好2022年大蜀道文化旅游聯盟年會。積極參與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,挖掘“三線記憶·革命激情”旅游品牌潛力,編制完成鄉村旅游環線規劃,建成東方紅水庫、復興寺水庫小環線。實施全域旅游示范工程,全力爭創天府旅游名縣和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,打造文昌文化、“兩彈一星”文化IP及其系列文創產業鏈條。加大文物保護力度,完善旅游配套基礎設施建設。
6 促進產業互動
著力構建現代產業體系
以建設四川丘區經濟高質量發展示范地為抓手,圍繞工業強縣,持續優化三次產業結構。實施工業園區倍增工程,積極爭創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,推動“一區多園”發展,實施“畝均效益”改革,建立“清閑促建”工作專班,加大中小微企業培育力度,新增規上工業企業5戶、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20戶。實施服務業集聚工程,積極構建“5+1”服務業體系,推動“兩彈城”爭創省級現代服務業集聚區。打造特色商業街區,爭創省級特色商業街區建成創業孵化基地2個,培育優質創客10名、本土企業10戶。完成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項目,實現電子商務交易額16億元以上。建成梓潼現代物流產業園,開展“名店、名師、名菜”評定,加快打造“名廚之鄉”。力爭新增規上限上商貿服務企業14戶,服務業增加值實現80億元,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70億元。實施現代農業延鏈工程,保持農業增加值增速位于全市第一梯隊。實施“農業+工業”行動,建好食品加工和生物醫藥“第一車間”。實施“農業+旅游”行動,加快構建縣鄉村三級農產品進城網銷體系,健全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體系力爭新增省級示范社和示范場5個、市級以上農民專合組織4個。
“四好農村路”串起致富產業鏈
7 保障改善民生
著力增進人民群眾福祉
以建設綿陽高品質幸福美好生活宜居地為抓手,深入實施服務保障力和群眾滿意度“雙提升”工程,推動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縣人民。促進居民就業增收,力爭城鎮新增就業1700人以上。扎實抓好高校畢業生、退役軍人、農民工和城鎮困難群眾等重點群體就業創業。深化技能培訓和以工代訓,開展就業援助專項服務活動,動態消除零就業家庭,力爭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超過9萬人。強化“一老一小”保障,制定《梓潼縣“一老一小”整體解決方案》,統籌推動全縣養老、托育服務健康發展。開展普惠托育專項行動,落實“三孩”生育政策。加強生態環境保護,力爭城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率達到94%以上。全面落實河(湖)長制和長江十年禁漁各項措施,加強農業面源和土壤污染治理,高質量做好第二輪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。全面推行林長制,完成各類營造林3萬畝,爭創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。全面完成省、市民生實事和2022年重點民生實事人大代表票決項目。全面實施全民參保計劃,認真落實“雙規范”“雙減”政策。加強全民健身設施建設,抓好“三醫聯動”,爭創國家衛生縣城。
8 統籌城鄉發展
著力推進鄉村全面振興
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,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,使農村的生活奔向現代化,越走越有奔頭。優化縣域發展布局,編制完成《梓潼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(2019-2035)》,完成國土空間規劃“一張圖”實施監督信息系統建設,編制完成5個鄉鎮級片區國土空間規劃。鞏固拓展脫貧成果,嚴格落實五年過渡期“四個不摘”要求,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。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,力爭所有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5萬元,50%以上的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8萬元。實施鄉村建設行動,持續實施美麗鄉村建設“五大行動”,持續開展鄉村振興戰略示范創建,力爭創建省市級鄉村振興先進鄉鎮2個、示范村9個以上。積極爭創國家、省市衛生鄉鎮和文明村鎮。
建設最美宜居集鎮,認真落實好《開展最美宜居集鎮建設工作實施意見》,建立鄉鎮綜合行政執法隊伍,建立月檢查、年評比考核激勵機制,實現集鎮功能品質“一年有變化,三年大變樣,五年創特色”。
春到梓潼
9 堅守發展底線
著力防范化解各類風險
增強憂患意識,樹牢底線思維,切實抓牢抓實防風險、保安全、護穩定各項工作,著力構筑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安全屏障。常態化抓牢疫情防控,壓緊壓實“四方責任”,落實“四早”要求,慎終如始抓好“外防輸入”“人物環境同防”等各項工作。強化安全生產和防災減災,嚴格落實“黨政同責、一崗雙責、齊抓共管、失職追責”和“三管三必須”要求,持續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,推進森林防滅火常態化治理,扎實開展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,深入推進地質災害全域綜合整治三年行動計劃。提高社會治理水平,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,建成“一站式”執法辦案管理中心,打造“交巡所”深度融合警務隊,加快平安智慧小區建設。用好“雪亮工程”“慧眼工程”和縣鄉村三級綜治中心,實施“法律明白人”培養工程。持續開展“治重化積”專項行動,爭創全國信訪工作示范縣。
10 提高行政效能
著力建設人民滿意政府
全力推進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,加快轉變政府職能,推動各項工作繼續干在實處、走在前列。擔好政治之責,堅決擁護“兩個確立”,堅決做到“兩個維護”,堅持把黨的領導貫穿政府工作全過程。夯實法治之基,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,積極開展“八五”普法,嚴格執行常務會議議事決策規則。鞏固完善縣政府與縣人大、縣政協常態化工作聯系機制,積極回應人大代表、政協委員關切,高質量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。弘揚實干之風。大力踐行市委“六個一線”工作法,力戒形式主義、官僚主義。恪守清廉之本,深入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,持之以恒推進政府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。認真落實中央、省市縣轉變作風規定及其實施細則,持續糾治“四風”。加強國資國企、公共資源交易、政府工程建設等領域和環節監管,強化審計監督,堅決整治群眾身邊腐敗和不正之風。堅持政府過緊日子,嚴控“三公”經費和一般性支出。
(林忠偉 文/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