據了解,當天驗收的水稻,是我市培育的一種雙收水稻,頭季稻的畝產為769.03公斤,加上此次測算出的畝產334.46公斤,意味著,我市水稻一種雙收畝產突破了1100公斤。
“今天驗收的兩個品種是綿陽市水稻新品種‘泰優粵禾絲苗’和‘深優粵禾絲苗’,其中‘泰優粵禾絲苗’在四川省首屆‘稻香杯’豐收獎中獲得一等獎。”在三臺縣建平鎮臺沃中試基地再生稻田里,馬均告訴記者,綿陽實驗的成功,打破了“再生稻不能過金堂”“海拔不高于410米”的限制,將有利于擴大我省再生稻種植面積,提高再生稻單產與稻谷生產總量。
“四川再生稻為中稻蓄留再生稻種植模式,具有一種兩收,可以增加一季稻谷產量。”四川臺沃種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雷全紅介紹,再生稻省種、省工、省肥、省藥、省水、省秧田,是一種資源節約型、生產高效型的綠色增產增效技術模式。


2021年,我市在三臺縣建平鎮臺沃中試基地試驗“泰優粵禾絲苗”。在頭季稻收獲后,再生稻僅施一次肥的情況下,頭季稻實收687公斤/畝,再生稻實收231公斤/畝,合計畝產918公斤。2022年,我市用泰優粵禾絲苗、深優粵禾絲苗、恒豐優粵禾絲苗試驗。經省市專家現場實收驗收,頭季稻實收干谷769.03公斤/畝,再生稻實收334.46公斤/畝,合計畝產1103.49公斤。
臺沃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孫松國說:“再生稻收割后,馬上種土豆,預計畝產2000公斤,按照每公斤土豆1.6元計算,每畝還可以實現3200元的收入。”
(綿報融媒記者 劉毅 文/圖/視頻 楊雪容/視頻制作)